第一處 耶穌被判死刑
起點位於第一處對面的學校(Omariya School) 。因為是集合點,遊人特別多,我們從東面的獅子門(Lion gate) 沿著耶穌的足跡往上走。

司祭長、長老及經師,和全體公議會商討完畢,就把耶穌捆綁了,解 送給比拉多。比拉多問他說:「你看,他們控告你這麼多的事,你什 麼都不回答嗎?」耶穌仍沒有回答什麼,以致比拉多大為驚異。每逢 節日,總督慣常給民眾釋放一個他們所要求的囚犯。比拉多說:「你 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君王嗎?」他原知道司祭長是由於嫉妒 才把耶穌解送來的。但是,司祭長卻煽動群眾,寧要給他們釋放巴辣 巴。比拉多願意滿足群眾,就給他們釋放了巴辣巴,把耶穌鞭打後, 交給他們,釘在十字架上。(谷十五1,4-6,9-11,15)
第二處 耶穌肩負十字架
(The Monastery of the Flagellation),沿著舊城區狹窄的道路往前走。
兵士把耶穌帶到庭院裡面,即總督府內,把全隊叫齊,給耶穌穿上 紫紅袍,編了一個茨冠給他戴上,開始向他致敬說:「猶太人的君 王,萬歲!」然後用一根蘆葦敲他的頭,向他吐唾沫,屈膝朝拜 他。他們戲弄了耶穌之後,就給他脫去紫紅袍,給他穿上他自己的 衣服,然後帶他出去,把他釘在十字架上。(谷十五16-20)
第三處 耶穌體力不支,第一次跌倒地上
每一處我們不可停留太久,因為地方不大。

他沒有俊美,也沒有華麗,可使我們瞻仰;他沒有儀容,可使我們 戀慕。他受盡了侮辱,被人遺棄;他真是個苦人,熟悉病苦;他好 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;他受盡了侮辱,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 麼。然而他所背負的,是我們的疾苦;擔負的,是我們的疼痛。
(依五十三2-4a)
第四處 耶穌遇見了自己母親
聖堂門前不乏有商販擺賣紀念品


西默盎祝福了他們,又向他的母親瑪利亞說:「看,這孩子已被立 定,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,並成為反對的記號──至於 你,要有一把利劍剌透你的心靈──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 來。」(路二34-35)
第五處 西滿負擔耶穌的刑具
在此處,耶穌支持不住了,手扶了牆一下,赫然留下了手印。遊人爭相觸碰,希望能與耶穌距離拉近。


他們把耶穌帶走的時候,就抓住一個從田間來的基勒乃人西滿,把 十字架放在他肩上,叫他在耶穌後面背著。(路廿三26)
第六處 韋羅尼加為耶穌抹面。 有一婦人為耶穌抹面,聖容留在手帕上。該手帕現收藏於梵諦岡教堂內。
在大街兩旁總有不少分支小石路,縱橫交錯,總有點滄桑感。
求你不要向你的僕人隱藏你的慈顏,因為我正處在困厄中,求你從 速垂憐。求你親近我的靈魂,施予救贖,為了我的諸般仇敵,求你 救護。我受的侮辱、欺凌和恥笑,你都識穿;欺凌迫害我的眾人, 都在你的眼前。侮辱破碎了我心,使我憂傷難過;我期望有人同 情,卻未尋到一個,我渴盼有人安慰,也未找到一個。(詠六十九 18-21)
第七處 耶穌再次不支倒地
耶穌第二次跌倒,此段為苦路最高點,兩旁有婦人在擺賣蔬菜和生果。雖然是遊客區,但未見她們生活有所得益。

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,為天主所擊傷,和受貶抑的人。可是他被 刺透,是因了我們的悖逆;他被打傷,是因了我們的罪惡。因他受 了懲罰,我們便得了安全;因他受了創傷,我們便得了痊癒。我們 都像羊一樣迷了路,各走各自的路;上主卻把我們眾人的罪過歸到 他身上。(依五十三4b-6)
第八處 婦女為耶穌痛哭
石梯兩旁都有小鋪買賣日常用品和食品。充滿小鎮純樸風情。
有許多人民及婦女跟隨著耶穌,婦女搥胸痛哭他。耶穌轉身向她們 說:「耶路撒冷女子!你們不要哭我,但應哭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 女。」(路廿三27-28a)
第九處 耶穌第三次跌倒在地
紀念教堂(St. Helen Coptic Church),始終都是古老教堂,鞏固維修工程少不了。
其實他從活人的地上被剪除,受難至死,是為了我人民的罪過。雖 然他從未行過強暴,他口中也從未出過謊言,人們仍把他與歹徒同 埋,使他同作惡的人同葬。上主的旨意是要用苦難折磨他,當他犧 牲了自己的性命,作了贖過祭時,他要看見他的後輩延年益壽,上 主的旨意也藉他的手得以實現。在他受盡了痛苦之後,他要看見光 明,並因自己的經歷而滿足;我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,因為他 承擔了他們的罪過。(依五十三8b-11)
| 第 十至 十四處都在教堂內(Church of the Holy
Sepulchre), | |
|
|
是苦路重點地方,聚集了很多人,有些來參觀,有些來默禱。
第十處 耶穌被剝去衣裳
另有兩個凶犯,也被帶去,同耶穌一同受死。他們既到了那名叫髑 髏的地方,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;也釘了那兩個凶犯:一 個在右邊,一個在左邊。耶穌說:「父啊!寬赦他們罷!因為他們 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。」他們拈鬮分了他的衣服。民眾站著觀 望。(路廿三32-35a)
第十一處 耶穌懸在十字架上
在耶穌的十字架傍,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,還有克羅帕的 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。耶穌看見母親,又看見他所愛的門 徒站在旁邊,就對母親說:「女人,看,你的兒子!」然後,又對 那門徒說:「看,你的母親!」就從那時起,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 家裡。(若十九25-27)
第十二處 耶穌在十字架上捨生
從第六時辰起,直到第九時辰,遍地都黑暗了。約莫第九時辰,耶 穌大聲喊說:「厄里、厄里,肋瑪撒巴黑塔尼!」就是說:「我的 天主,我的天主!你為什麼捨棄了我?」他們中遂有一個立即跑 去,拿了海綿,浸滿了醋,綁在蘆葦上,遞給他喝。耶穌又大喊一 聲,遂交付了靈魂。(瑪廿七45-48,50)
第十三處 聖母懷抱耶穌
這塊大理石,相傳是清洗耶穌屍體的地方。亦是苦路我最喜歡的地方,因為可以親手觸摸,親吻的地方,這塊大理石感覺很油滑,感覺怪怪的,信眾們將他們的物品全都放上去祝聖,連小孩也放在大石上。當離開時,發覺自己雙手還沾到了淡淡的清香。
猶太人因那日子是預備日,免得安息日內──安息日原是個大節日 ──屍首留在十字架上,就來請求比拉多打斷他們的腿,把他們拿 去。兵士遂前來,把第一個人的,並與耶穌同釘在十字架上的第二 個人的腿打斷了。可是,及至來到耶穌跟前,看見他已經死了,就 沒有打斷他的腿;但是,有一個士兵用槍剌透了他的肋膀,立時流 出了血和水。(若十九31-34)
第十四處 耶穌被埋葬
是一間小密室,放著耶穌棺木。但通常被大型彌撒遮掩著。

到了傍晚,來了一個阿黎瑪特雅的富人,名叫若瑟,他也是耶穌的 門徒。這人去見比拉多,請求耶穌的遺體;比拉多就下令交給他。 若瑟領了耶穌的遺體,就用潔白的殮布將它包好,安放在為自己於 巖石間所鑿的新墓穴內;並把一塊大石頭滾到墓口,就走了。(瑪 廿七57-60)
到處都可以見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,穿梭舊城區各街道,衣服簡樸,不會因為這裡是聖地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。